地點:國立中山大學蔣公行館
20090609
20090604
六月十五日活動訊息-離散文學教學成果討論會
離散文學教學成果討論會
Diaspora Colloquium
Time: 15 June 2009 (Monday) 9 am-3 pm
Place:中山大學 文學院 305 室
中山大學外文所離散詩學、墨美邊境文學、 成功大學外文所離散小說三課程之期末教學成果展現, 共有兩校十二位碩博士班同學發表以離散與墨美邊境文學相關論文, 分別 從不同的詮釋觀點分析 Gloria Anzaldua, Margo Tamez, Wayson Choy, Sara Suleri, Zadie Smith, Philip Roth 等當代各族裔離散與邊境作家的敘事文本。 討論會除了論文發表外,將由三位任課教師(張淑麗、黃心雅、 張錦忠)針對論文講評。
口 報名 Registration [please submit before 6/12]
20090603
6/12 演講訊息-比較文學與離散小說:莫妮卡.阿里的《磚巷》
第三場
Title: 比較文學與離散小說:莫妮卡.阿里的《磚巷》
Speaker:Yu-cheng Lee 李有成 教授 ( 中研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)
Time: 2009/6/12 (Fri. ) 13:30 – 15: 00 | Place:成功大學 文學院 7 樓會議室
Abstract
莫妮卡‧阿里( Monica Ali )的小說《磚巷》( Brick Lane )以倫敦東區孟加拉人的社群為背景, 敘述孟加拉移民的故事。小說於二○○三年面世後即爭論不斷, 爭論的重點主要涉及阿里對孟加拉人社群的再現是否真實、 是否道地的問題。 甚至小說被改編為電影而在倫敦東區的實景拍攝時, 還引起部分磚巷居民的示威抗議,力圖阻擾影片的拍攝。 我希望能夠超越上述的爭論閱讀這本小說。 除了將這本小說視為離散文學的文本外, 我將藉此思考後殖民去國族化的背景下個人的歸屬問題, 這個問題又因後九一一時代全球反恐政治的介入而益形複雜, 因此必須擺在跨國政治的架構深入探討。 這也說明了離散屬性有時也無法擺脫跨國政治的糾纏。在思考《 磚巷》可能涉及的眾多問題時, 正好碰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。在這樣的新情勢下,《 磚巷》的意義已經超越我最早的思構。 我正在思考是否可能以晚近若干批評家所謂的地球主義( plane tarianism )概念來處理《磚巷》所隱含的意義, 這樣也許可以避開全球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纏繞。
About us
- Diaspora/Modernity Research Unit
- 探討當代文學與文化的離散美學,範圍涵蓋歷史、政治、移民、族群、語言、認同、差異、身分、再現、後殖民、後現代等論述與議題。(亞洲)離散族裔的文學與文化表現尤其是我們的關注。